俄罗斯当前的处境其实并不乐观。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,短短一年时间内,俄罗斯便遭遇了来自欧美国家的全面经济和外交封锁,这无疑给其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。无论是贸易限制还是技术封锁,俄罗斯都不得不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。
不仅如此,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的进展也相当有限。直到现在,前线局势仍然陷入胶着,双方在原有的战线上反复拉锯,难有实质性突破。尽管俄军多次传出即将发起新一轮反攻的消息,但北约方面也迅速做出反应,宣布将继续对乌克兰提供更加先进和大规模的军事援助。
例如,北约不仅向乌克兰提供了新型主战坦克,未来甚至可能送出战斗机,使得俄罗斯军队在前线所面临的压力持续加大。面对这样复杂严峻的局势,俄罗斯国内出现了一些“妥协论”的声音。那么,究竟是应当坚持到底,还是适度妥协,才是俄罗斯目前的最佳选择?回顾历史,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曾运用过两大对敌战略。如果俄罗斯能够借鉴和灵活运用,也许能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。
展开剩余75%第一个战略是:面对敌人时,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但绝不能盲目妥协。这个策略不仅是彭德怀老总的军事智慧,也贯穿了我党整个抗战时期的实践,正是凭借这一点,中国才得以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。
要知道,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,国民党还在疯狂围剿红军,对我党的残酷迫害令人记忆犹新。然而,当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,中华民族面临灭顶之灾时,我党果断放下前嫌,主动搁置与国民党的矛盾,选择团结抗敌,共同抵御外敌入侵。
其实,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中,我党内部也曾有不少同志质疑这一决定,因为很多革命战士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英勇牺牲。但我党深知,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军,只有将所有抗战力量集中起来,才能保卫民族生存,这才是战略上的“抓住重点”。
当然,这种团结绝不是无原则的妥协。譬如在与国民党的合作谈判中,起初国民党甚至拒绝红军改编,试图剥夺我方武装独立性,要求国民党军官直接指挥红军部队,意图“吞并”我军。但我党顶住压力,通过巧妙的外交斡旋,最终确保红军改编后依然保持独立指挥权,这不仅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,也挫败了国民党的政治阴谋。
放到今天,这一策略对俄罗斯同样适用。俄方应当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既包括国内不同派系,也要积极寻求外部的理解与支持。如今,很多俄罗斯民众对俄乌冲突的根本原因知之甚少,甚至有人质疑这场战争的正当性,这是潜在的危险信号。
俄罗斯政府需要通过有效的宣传,向民众说明这场战争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意义,激发民族团结和斗志。回想苏德战争时期,面对纳粹德国的侵略,苏联人民顶住了巨大的压力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那时的苏军在战争初期甚至遭遇惨重失败,但人民团结一心,扭转了战局。
从国际层面看,俄罗斯也不能坐视欧美国家的封锁和打压。俄方应加强与反对西方霸权的国家的深度合作,共同抵御西方的围堵与制裁。但合作也必须谨慎,不能无原则妥协,否则所谓的“团结”会削弱自身主动权,最终导致不利局面。
第二条战术是:绝不能对敌人抱有任何幻想,不能把战争的主动权交给对方。抗战胜利后,全国迎来短暂和平,但国民党早已在暗中筹备内战。蒋介石曾试图通过谈判和“联合建国”的幌子迷惑国内外,但其核心意图仍是维持其一党独大,其他力量沦为附庸。
我党一方面顶住巨大压力与国民党谈判,另一方面积极备战,深知不能信任国民党的虚伪承诺。事实证明,签署《双十协定》后,国民党很快背弃协议,挑起内战,利用美方的接触拖延时间,为军事行动争取准备。
我党能够洞察敌人的阴谋,及时反应,才最终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。这一点对俄罗斯同样重要。俄乌战争初期,俄罗斯对欧洲的反应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,认为双方有密切能源合作,欧美不会对其严厉制裁,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,欧洲国家迅速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,给俄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。
此外,俄罗斯在战争初期并未全力出击,投入兵力有限,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,试图快速制服乌克兰。然而面对人口众多、战斗意志坚强的乌克兰,这种策略明显不足,错失了快速结束冲突的良机。
俄罗斯的轻敌和幻想,让西方国家有了充足时间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,扭转战局。如今,尽管形势严峻,但只要普京能够改变战略,不轻言妥协、不犹豫退让,坚定执行这两大战术,俄罗斯凭借其国力优势,依然有望逐步化解当前的困境,最终实现胜利。
发布于:天津市嗨牛配资-配资炒股网官网-优秀炒股配资门户-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