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9年3月,中央指示洪学智带领三总部工作组前往西藏,执行确保西藏边境稳定的任务。当时,张金昌也在随行人员中。为了确保整个行程的安全,车队的每个人都携带武器,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风险。
张金昌于1953年从军校毕业,随后被分配到了总后营房部。到了1956年6月,国防部组建了由三总部成员组成的工作组,前往大西北地区调查驻军情况。洪学智是工作组的总指挥,整个西北地区在当时是全国最为艰苦的地区之一,尤其是驻守在青海格尔木、果洛等地的部队,条件异常恶劣。
张金昌对大西北的艰苦有着亲身的经历。他回忆说,刚从青海格尔木出差回来时,所见所闻令人触目惊心。那里的空气稀薄,呼吸困难,营地的住宿条件简陋,士兵们只能够住帐篷,吃的也是罐头食品,几乎没有新鲜蔬菜。极端恶劣的气候和蚊虫泛滥让生活更加难熬。张金昌说道:“白天无论干什么,都得戴上防蚊帽。刮大风时,如果不赶紧去厕所,蚊虫就会把屁股叮得满是包。”
洪学智听完张金昌的报告后,决定让他跟随自己去西北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。张金昌虽然以前曾在单位见过洪学智大将,但从未有过机会与他亲自交流。当得知自己将与洪部长共同出行时,张金昌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期待。
展开剩余73%工作组抵达兰州军区后,张达志司令员和洗恒汉政委向洪学智汇报了工作。随后,工作组按计划分成几路,前往不同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,张金昌被分配到了果洛地区。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,张金昌经历了艰难的旅程。路途崎岖,沿途鼠害严重,晚上睡觉时,他常常能感到老鼠从脸上爬过。老鼠对牧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困扰,损失不小。三天后,张金昌终于抵达了目的地,亲眼目睹了驻军的生活条件之艰苦,返回后,他如实向洪学智汇报了情况。
为了获得更多第一手资料,洪学智还亲自深入部队,与基层官兵开展座谈,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。在此期间,洪学智接到了中央的通知,要他返回北京参加会议,会上他成功当选为中共中央八届候补中央委员。随后,洪学智对工作组的各项情况进行总结,并提交了详细的报告。很快,军委批准了相关建议,决定提高西北艰苦地区部队的经费标准。张金昌对洪学智果断的决策十分佩服,并全力支持。
1959年3月,洪学智再次带领三总部工作组前往西藏,张金昌也随行。工作组乘坐四架运输机,直接飞抵格尔木机场,并在当地成立了指挥小组。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,进藏部队及政府工作人员的供应全依赖青藏公路这条运输线,而格尔木正是这条供应线的中心枢纽。为了保障这条运输线的畅通,洪学智亲自带领部分领导从格尔木出发,逐一检查沿途的兵站和设施。
青藏公路被誉为世界上海拔最高、气候最为恶劣的一条公路。洪学智亲眼见到了沿途艰苦的生活条件:部队的住房大多是帐篷或地窖,食物则是罐头,米饭和馒头常常未煮熟。沿途的每一站,洪学智都亲自走访,遇到问题就立刻拍板解决。尽管条件极为艰苦,驻扎在青藏高原的官兵们,仍然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和决心。
当工作组进入西藏后,局势并不稳定,青藏公路沿途不时发生袭击,因此所有人员都带着枪械以作自卫。除了洪学智,工作组中还有五六位高级领导。为了确保安全,每辆车上都配备了手榴弹和枪支。车辆到达温泉兵站时,大家感到呼吸异常困难,步行50米的坡道几乎让人无法前进。为了缓解疲劳,洪学智决定在途中挖掘一些老鼠洞,以此为大家留下一些轻松的回忆。每当成功捕捉到一只老鼠,大家便围着笑闹,疲劳感似乎也因此消散了不少。
在拉萨,洪学智听取了张国华司令员的汇报。会议中,张国华曾半开玩笑地提议让张金昌留在拉萨工作。洪学智只是笑了笑,并未立即作出回应。张金昌回忆道,如果洪部长当时同意了,自己的人生轨迹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在拉萨,洪学智和工作组住在宫殿内,他非常重视民族政策,要求大家遵循藏族的风俗习惯,并要小心保护宫殿的各项设施。待在西藏一段时间后,洪学智带着工作组返回格尔木,随后召开会议,讨论青藏公路运输线存在的问题。在会议后,洪学智决定将张金昌留下来,负责格尔木的基本建设工作。
张金昌在洪学智的指导下,投入了大量心血,在格尔木为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尽管与洪学智相处的时光不算长,但张金昌深深感受到了洪学智处理事务的能力,以及他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。洪学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,更是一位关心战士福祉的长者,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佩和学习。
发布于:天津市嗨牛配资-配资炒股网官网-优秀炒股配资门户-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